德国理论物理学家: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经历“幻灭”现状,一场新的技术变革正在酝酿之中

前沿资讯 1745921384更新

0

德国理论物理学家、科学传播者萨宾·霍森费尔德(Sabine Hossenfelder)在其最新的动态中表示,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经历“幻灭”现状,不过,其实未来已经到来,只是还隐藏在晦涩的学术期刊里。

回顾今年2月,OpenAI推出的GPT-4.5,其CEO萨姆·奥特曼声称这是首个能让人感觉在与有思想者对话的模型。然而,首批用户的反馈却大相径庭,他们认为该模型不过是“给一辆旧车刷了层闪亮的新漆”,实际效用远不及预期。同样,o3的表现也令人失望,其产生幻觉的情况比GPT-4.5更为严重,甚至在基础问题上频频出错,就连“strawberry”中有几个“r”都无法准确数出,还会陷入大语言模型常见的逻辑陷阱。Anthropic Claude 3.7 Sonnet、Gemini以及最新版的Meta Llama等模型,也都未能摆脱类似困境,尤其是Meta Llama最新版,性能表现甚至不及上一版本,着实令人意外。

ZeroPath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迪恩·瓦伦丁(Dean Valentine)在其文章《关于AI模型的最新进展》中,也印证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这种“幻灭”现状。他与众多人工智能应用初创公司的YC创始人交流后发现,市场上产品发布、基准测试数据亮眼,但实际进展却难以体现产品的经济实用性和通用性。从8月至今,大语言模型似乎陷入了发展瓶颈,这背后是收益递减规律在发挥作用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,唯有全新的技术突破,才能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的高度,达到人类智能水平。

在这一背景下,不少业内权威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看法。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、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·苏茨克弗指出,2010年代是规模化发展阶段,如今则进入了探索突破的新时期,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·皮查伊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发展将较为缓慢。Meta的杨立昆认为重大突破还需数年时间,他在近期的访谈中表示“我现在对大语言模型没那么感兴趣了,反而对很多科技圈人士可能在五年后才会兴奋的事物充满期待。当下这些事物看起来并不那么令人激动,因为它们还只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”。

随着大语言模型发展陷入停滞,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开始崭露头角。目前,各公司对现有模型的优化,如延长思考时间、增强记忆能力、实现软件调用等,虽能提升模型对逻辑关系的理解,但仍未触及根本。而“世界模型”,即能与世界互动并持续学习的模型,成为了新的希望所在。

Deepmind推出的Genie 2基于大型视频数据集训练,能够生成交互式3D环境,为人工智能体提供自主学习的虚拟空间。英伟达的cosmos平台也具备生成内置物理定律三维模型的能力,不仅可用于视频生成,更重要的是为训练其他模型、理解现实世界规律提供了可能。这些探索与人类通过与物理世界互动构建认知模型的方式不谋而合,预示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。

“思维调用”等基础世界模型,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下一次重大革命的关键。未来的发展将聚焦于推理能力的系统性升级,而非单纯依赖训练量的增加。尽管这些前沿成果目前还存在于晦涩的学术期刊中,但不可否认,人工智能的未来已初现端倪,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。

参考资料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4s_O6qnF78